清廷三大实测全图集―《皇舆全览图》《雍正十排图》《乾隆十三排图》
三函图加三册索引 大四开精装 全套约300幅图 60余万字 共约180印张
外文出版社 2007年1月出版 定価 145,000円(本体)
清朝康熙年间,皇帝出于统治的需要,运用天文大地和三角测量的方法,在全
国范围内设立631个重要观测点,实地测量各地经纬度(包括台湾在内),历时
十年之久,绘制成《皇舆全览图》,此图采用法国桑逊投影法,比例尺为1:140万,
在欧洲用铜版刻制,成为中国运用近代方法测量与绘制的第一幅全国地图,也
是当时世界上实测面积最大的国别地图,成为世界各国了解与认识中国的重要
文献,也是划时代的科研成果。
康熙《皇舆全览图》出版后,在雍正年间又根据此图进行全面校订,吸收传统
“方格计里”的形式,制成了《雍正十排图》,其范围略大于康熙图,地名也
较《皇舆全览图》多。乾隆时期,在前两图的基础上又补绘了新纳入版图的新
疆哈密以西等地区,并实地测量西藏地区,校正了康熙年间靠目测产生的错误。
最终增补形成了《乾隆十三排图》。乾隆图与康熙、雍正二图一样,其经纬网
皆以北京为中心。面积却较康熙《皇舆全览图》大出了一倍之多。其制图极精,
范围极广。图幅所及:北尽北冰洋,南抵印度洋,西至波罗的海、地中海和红海。
堪称当时世界上最完全的亚洲大陆地图。
《皇舆全览图》、《雍正十排图》和《乾隆十三排图》在中国地图史、地理学
史上,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。尤其是《皇舆全览图》和《乾隆十三排图》具有
相当高的准确性,成为清三百年间绘制各种小比例尺地图的重要依据,一直到
民国初年绘制《申报馆地图》, 还利用了其中的数据。此三大地图的完成,为
中国清代以来全国地图的编绘奠定了科学基础。
此次将三大地图一并印刷出版,是有史第一次。且每幅图前均辅以研究性文章,
尤其是将三大地图的地名做成索引,极便于研究者使用。这三大地图承载了清
朝鼎盛时期的大量历史信息,对于今人研究清代历史、地理以及风俗、文化、
科技等诸多方面具有极大的理论价值;甚至对于当世的发展建设都有一定的现
实借鉴意义,是不可多得的原始文献资料。
注释:原征订名《清代内府藏三大舆图》